本周前期,蔬菜的整体价格有所回升,周后期连续下降。
9月12日,新发地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是3.13元/公斤,比上周同期(9月5日)的3.19元/公斤下降1.88%;比去年同期的3.97元/公斤下降21.16%。周环比小幅下降;年同比大幅下降。上周,价格同比下降18.62%,本周同比降幅有所放大。
本周前期,北方地区又经历了一轮强对流降雨天气,河北北部多地出现了冰雹,北京地区也受到冰雹的袭击,一些蔬菜被打坏。降雨过后,河北北部生产散菜花、圆白菜中没有被冰雹打坏的,价格涨幅明显,被打坏较轻的,价格出现下降,打坏比较严重的就失去了商品属性,不能继续上市。北京及周边地区生产的鲜嫩小品种蔬菜中,有一部分是露地生产的。也有一部分是大棚生产的。大棚生产的受损较小,但是棚外泥泞,影响采收;露地生产的,有受损现象,减产,推动价格走高。其中小白菜、茴香、香菜的价格都有所反弹。其他没有遭受冰雹袭击的蔬菜因为采收难度增加,价格也有所上涨。相比较而言,由于北方地区基本上已经度过了雨季,此轮降雨天气过程对蔬菜生产的影响已经比前期明显减弱,对价格的影响也相对短暂一些。
周后期,降雨已经明显减少,分散性的降雨对蔬菜生产造成的影响在价格上几乎没有表现出来,北京周边及北京以北地区蔬菜的生长进入比较平稳的阶段。在此期间,告别了高温高湿天气,蔬菜的耐腐性明显增强,鲜嫩蔬菜的损耗大幅减轻,蔬菜供应的稳定性明显恢复,蔬菜的整体价格出现了连续下降的走势。
其中北京自产的小油菜、油麦菜的产量在逐渐恢复,北京周边生产的茴香、香菜产量也在恢复,河北秦皇岛生产的韭菜产量也在恢复,价格都在连续下降;内蒙古生产的小菠菜、香菜产量在恢复,辽宁生产的苦菊产量也在恢复,这些鲜嫩小品种蔬菜的价格也都有程度不同的回落。
此外。前期供应偏紧的黄瓜、圆茄、西葫芦,因为坐果率提高,产量增加,供应能力也在增强,价格也开始下降,随后西红柿、长茄的产量也会恢复,价格也会回落。
特别是在近期进入夏秋之交阶段以后,北方地区耐储蔬菜相继进入收获期,洋葱、土豆、胡萝卜、大南瓜、小南瓜都到了开始上市或者集中上市阶段,这部分蔬菜产量充足,价格相对低廉,对蔬菜的整体价格稳步下行是有比较大的拉动力的,
在一部分蔬菜的产量逐渐恢复的同时,也有一部分蔬菜的产量在逐渐下降。这些产量下降的蔬菜主要是北方冷凉地区的蔬菜。有一部分蔬菜是产地存量下降造成的,如莴笋、圆白菜、菜花,短时间内的供应状况是地里现存的总量在减少,逐渐被售罄,供应地会从坝上地区南移到坝下;也有一部分蔬菜逐渐进入上市尾期,如椒类蔬菜、豆角类蔬菜,这些蔬菜都经历了强降雨和连续降雨的天气过程,有些秧苗是受损的,在产地降温以后,产量也在下降,需要等待后续产地的蔬菜接续上市,短时间内供应能力是在逐渐减弱的,价格也会不时地出现一些波动并有所抬头。
9月的中后期,北京地区蔬菜的供应将进入产地转换阶段,蔬菜的供应地会相继从北京以北地区南移到北京以南地区,近期从产地反馈回来的消息表明,后续产地的蔬菜大部分都能按期上市,供应链衔接的过程相对比较顺畅,进入10月份以后,相继会完成供应链转换的衔接过程。后期蔬菜的整体价格不会出现太明显的波动,短时间内会有一个季节性下降的过程。
正如上周谈到的那样:“后期各个品种蔬菜的价格会呈现有涨有落的状态,价格下降的品种多一些,价格上涨的品种少一些,蔬菜的整体价格还是以稳中有降为主”。
更多资讯,请关注绿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