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蔬菜的整体价格继续维持在高位,小幅波动,略有下降。
9月5日,新发地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是3.19元/公斤,比上周同期(8月29日)的3.22元/公斤下降0.93%;比去年同期的3.92元/公斤下降18.62%。周环比微幅下降;年同比大幅下降。上周,价格同比下降17.96%,本周同比降幅略有放大。
上周,由于北方产区先后经历了一轮大范围的强降雨天气,蔬菜价格出现比较明显的上涨。至本周,北方产区已经基本上度过了雨季,降雨有所减少,但是夏季的连续降雨及上周强降雨对蔬菜生产造成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菜价仍然还处于今年入夏以来的高位,只是到了本周末,菜价才表现出有松动的迹象,随后会有所回落。
随后菜价会有所回落,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方面,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鲜嫩蔬菜主要还是依靠夏季冷凉地区来供应,在本周后期,冷凉地区降雨的频率已经明显下降,后期降雨对蔬菜生长、采收、运输造成的干扰会明显降低,既可以增加蔬菜供应的稳定性,也可以降低菜价反复波动的频率。
一方面,北方产区已经度过了高温酷暑的季节,没有了高温高湿天气,蔬菜的耐腐性会明显增强,腐烂的蔬菜减少了,蔬菜在采收、运输、销售过程中的损耗会大幅下降,供应能力会明显增强。
一方面,北方蔬菜产区蔬菜的换茬过程在近期得以顺利进行,有些品种新一茬蔬菜已经开始上市,蔬菜的供应能力正在增强。
在本周后期,冷凉地区降雨减少,蔬菜的产量开始恢复,气温下降,蔬菜腐烂现象减轻,使得大白菜、圆白菜、散菜花的采收过程比较顺畅,上市量快速增加,圆茄、长茄、广茄的供应能力增强,使得这些蔬菜的价格全面下降。新一茬的黄瓜、小油菜、油麦菜开始在市场上露头,价格也进入下降区间。冷凉地区地里还存有较大面积的胡萝卜,降雨减少以后,地里的胡萝卜需要赶在上冻之前尽可能地全部刨出,胡萝卜的价格也在下探。在前面提到的3个因素共同作用下,这些蔬菜的供应都会得到增强,价格也都会继续下降。
与此同时,由于降雨减少及气温下降,北京及周边地区生产的鲜嫩小品种蔬菜的产量也会逐渐增加,本周小白菜、茴香、韭菜、香菜的价格还处于高位,但是后续的供应正在逐渐增强,价格也会有所回落。
目前的气温比较适宜蔬菜的生长,蔬菜的供应能力会在此基础上逐渐增强。但是,夏季连续降雨对蔬菜供应主产地并不能完全消除,有些椒类、豆角类蔬菜在夏季有受淹现象,有一部分蔬菜的产量恢复的速度比较缓慢,也有一部分受伤的秧苗有提前退市的可能,在后期蔬菜供应地转换的过程中还有短时间衔接的断口。同时,由于气温下降,也使得冷凉地区蔬菜的生长速度放缓,也会影响到产量。此类蔬菜价格难以有下降的空间。
后期各个品种蔬菜的价格会呈现有涨有落的状态,价格下降的品种多一些,价格上涨的品种少一些,蔬菜的整体价格还是以稳中有降为主。
更多资讯,请关注绿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