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前期,蔬菜的整体价格稳步上涨,周后期略有回落。
9月26日,新发地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是3.10元/公斤,比上周同期(9月19日)的3.06元/公斤上涨1.31%;比去年同期的4.18元/公斤下降25.84%。周环比小幅上涨;年同比大幅下降。上周,价格同比下降24.63%,本周同比降幅略有放大。
从9月下旬到10月上旬,北京地区蔬菜的供应会经历一个由夏季模式向秋季模式的转变。供应模式的转变源自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供应地来源的转变。从产地来看,蔬菜的供应地会逐渐进入南移的进程,特别是鲜嫩蔬菜的供应地会从北京以北向北京以南转移,也有一些蔬菜的产地会从坝上南移到坝下,或者从河北北部南移到北京北部,然后再继续南移。也有一部分蔬菜会从高海拔地区向低海拔地区转移,同样也是从夏季的冷凉地区向温带转移。
比较有代表性的蔬菜是团生菜、莴笋、豆角类蔬菜中的豆王。半个多月之前,团生菜的主要供应地还是河北北部的坝上地区,一周之前南移到了坝下,从高海拔地区转移到了低海拔地区;本周又南移到了北京北部的延庆,随后还会南移到北京的顺义、通州和河北的廊坊。
莴笋的产地现在是从内蒙古乌兰察布到河北张家口的坝上、坝下地区,随后会南移的辽宁锦州、天津武清、山东泰安;豆王的主产地目前是河北张家口,也有一部分来自云南、甘肃,到本周,转移到辽宁沈阳、天津蓟县、河北唐山。
除了产地转换以外,生产方式也在转换,一部分蔬菜的生产方式要从露地生产转变为大棚生产,也有一部分蔬菜从冷棚蔬菜转变为暖棚生产。比较有代表性的蔬菜是黄瓜、西红柿。目前这两种蔬菜都在面临从冷棚向暖棚的转换。
由于近期蔬菜供应进入从夏季模式向秋季模式的转换期,在转换过程中难免出现衔接不畅的现象,衔接不畅就会造成价格的波动。
团生菜产地转换衔接顺畅,价格平稳过渡,本周价格有所下降;莴笋转换衔接略有不畅,本周价格不断蹿高,主要原因是原有产地的蔬菜到了上市尾期,产量不足,后续产地的蔬菜不能及时衔接,天津莴笋因为前期遭遇到冰雹的袭击,上市期有所推迟,使得坝上莴笋的价格近期稳步上涨;豆王的价格在本周后期连续下降,主要原因是辽宁沈阳大棚豆王开始上市,河北张家口豆王的定价权大权旁落。黄瓜价格在本周后期稳步下降,是暖棚黄瓜产量在逐渐增加,供应能力得以恢复;内蒙古赤峰西红柿的价格在本周走势平稳,一方面是冷棚西红柿还有比较大的产量,暖棚西红柿的产量还不很大,供应维持阶段性平衡,随后河北衡水大棚西红柿就会上市,西红柿供应平衡的状态就会被打破。
总体上看,在此轮供应模式转换的过程中,进行得相对还是比较顺利,个别品种衔接过程中有短暂的断口,持续的时间也不会太长,菜价总体上运行还是比较平稳,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特别是一些鲜嫩的小品种蔬菜,近期气温适宜,有利于生长,告别了高温高湿,有利于保鲜,产量增加,损耗下降,拉动价格整体下行。
后期,随着秋季的来临,北方产区迎来了蔬菜生产的黄金季节,蔬菜供应会比较明显的强于夏季。“一些蔬菜价格出现短时间波动对整体的供应形势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更多资讯,请关注绿果微信公众号